2016年5月,農業部印發《關于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指導意見》,由此,我國漁業走上轉型升級之路。優化產品結構、推動綠色發展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策略都在推動我國漁業從從“吃魚難”到“吃好魚”轉變。與此同時,水產品精深加工板塊取得了***成效,伴隨休閑產業,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我國漁業已從“可有可無”的副業成長為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產業。當前漁業供給總量充足,但發展不平衡、不協調、不可持續的問題也非常突出,必須大力推進漁業轉型升級,在發展思路、發展方式、政策導向、資源配置等方面進行重大調整,在化解捕撈業過剩產能、降低生產成本、增加漁民收入等方面下功夫——
2016年5月,農業部印發《關于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提出要“正確處理漁業發展‘量的增長’與‘質的提高’的關系,將發展重心由注重數量增長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”。由此,我國漁業走上轉型升級之路。
優化產品結構
**開放以來,我國漁業發展駛入快車道,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,解決了城鄉居民“吃魚難”的問題。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,我國水產品出口穩步增長,2002年以后一直穩居世界***。2015年,**水產品產量接近6699.65萬噸,漁業產值達到11328.7億元,漁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5594.83元,水產品出口順差超過100億美元。
不過,我國漁業在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同時,也付出了很大代價,資源、環境、產品質量和效益等問題日益突出。這些問題倒逼漁業發展必須轉型升級。
近年來,圍繞“加強品種創新,推廣新品種,調減結構性過剩品種,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的名特優品種、高附加值品種、低消耗低排放品種”的要求,我國漁業結構不斷優化。
比如,福建省圍繞大黃魚、石斑魚、鰻鱺、對蝦、牡蠣、鮑魚、海帶、紫菜、海參等特色品種,打造9個超百億元的產業鏈。江蘇省特種養殖面積占比超過74%,比去年上升4個百分點。江西省今年小龍蝦增產20%、泥鰍增產8.2%。各地不斷加大稻漁綜合種養推廣力度,規模已達到2250萬畝,比2015年增長了1倍多。同時,鮑魚“南北接力”、海帶“南苗北養”“北參南養”等新模式的普及推廣,有力地推動了傳統養殖格局的變革。
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,要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需要,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推動養殖結構優化,鼓勵漁民多養生態魚,多養適銷對路的魚,調減結構性過剩的大路貨,增加質量**水產品生產。讓質量魚蝦貝類走進百姓家,成為“家常菜”,打造一批區域性、**性**品牌,促進漁業調優、調高、調精,增強市場競爭力。
推動綠色發展
“自從網箱都拆除后,水庫的水又**清澈了,來游玩的人也多起來了。”廣西桂林市靈川縣舟村村民李富貴高興地說,去年舟村成立了生態種植合作社,統一規劃布局,在村里開起了***家農家樂,李富貴和妻子兩人把他承包了下來,除去開支,平均每個月收入有5000元至6000元,比在外面打工要強不少。
網箱養魚一度是我國很多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“金鑰匙”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,養殖規模的擴大,特別是水庫、湖泊中的養殖網箱過多過密,魚類糞便和殘餌對水體造成污染,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。
“這種傳統的養殖模式必須改變,水產養殖要加快結構調整步伐。”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告訴記者,首先要調整優化養殖布局。加快完善養殖水域灘涂規劃,科學劃定養殖區域,明確限養區和禁養區,嚴格控制限養區的養殖規模,養殖過密的要適當疏散。據統計,近年**網箱拆除面積4.57萬畝、網圍拆除面積81.22萬畝。其次要轉變養殖方式。解決養殖污水排放、冰鮮幼雜魚直接投喂、養殖密度過高、違規用*4個問題。
捕撈業是傳統漁業階段水產品供給的主要來源,但是在資源、環境雙重約束下,捕撈強度與資源承載量的矛盾越來越突出。近年來,我國近海魚類產卵場遭到嚴重破壞,海洋漁業資源持續衰退,出現了“東海無魚”的水域荒漠化現象,內陸水域的淡水漁業資源也在嚴重衰退。據**估算,我國管轄海域漁業資源可捕量約為800萬噸至900萬噸,而實際的年捕撈量在1300萬噸左右。
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表示,“十三五”時期,要在捕撈業優化調整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,要嚴格控制內陸和近海捕撈,積極穩妥發展外海和遠洋漁業。轉變捕撈業發展方式,**緊迫的就是把捕撈強度降下來,讓漁業資源得到休養生息,待資源逐步**以后再有計劃地限額捕撈,合理利用。初步想法是用5年時間將國內海洋捕撈產量壓減到1000萬噸左右。此外,要完善休禁漁制度。前不久,農業部公布了《關于征求2017年海洋伏季休漁制度調整方案意見的公告》,計劃將黃渤海伏季休漁總休漁時間延長一個半月。
一二三產融合發展
鱘魚養殖、比賽垂釣、森林公園……過去無人問津的土沙坑如今變成了魚的世界。今年以來,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梭草村實施了現代漁業良種場建設項目,***打造科普休閑旅游新模式。
該村村民李貴仁說,2010年開始,村里鼓勵部分村民大膽嘗試鱘魚溫室大棚集約化**養殖。隨后,為延長產業鏈、發展多種經營,這里建成了集特種養殖、休閑垂釣、戲水玩雪等于一體的創意農業項目。目前,梭草村鱘魚養殖溫室共42棟,平均每棟養殖鱘魚1.8萬尾,每戶每年收入30多萬元。
數據顯示,今年**季度漁業經濟三次產業的產值比為50:24:26,與2015年相比,一產占比下降2個百分點,二產與三產占比分別提升1個百分點。
韓長賦表示,漁業發展要調優產業結構,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業,壯大遠洋漁業,發展休閑漁業和增殖漁業,建設美麗漁村,拓展漁業功能,發展壯大新產業、新業態,促進種養結合、一二三產業融合,不斷延伸產業鏈、提升價值鏈。
在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方面,于康震表示,要引導扶持壯大新型漁業經營主體,積極推進稻田綜合種養,促進水產加工和流通,深入開展休閑漁業示范建設,規范休閑漁船管理,不斷拓展漁業功能,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,不斷延長產業鏈、提高價值鏈。
從各地情況來看,福建省實施水產品精深加工帶動計劃,培育以“福建**漁業品牌”為主導的區域特色品牌,打造集苗種、養殖、加工、流通、品牌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,目前全省已擁有**31個、省明星產品104個。寧波市實施以南變白對蝦、梭子蟹、大黃魚、中華鱉、錦鯉為**的“3+2”主導品種提升計劃。湖北、浙江、安徽、四川、遼寧、寧夏等省區推廣生態**稻漁綜合種養模式,提高了稻米質量安全,增加了質量水產品供給,實現“一水兩用、一田雙收,提質增效、糧漁雙贏”。山東省打造15處省級休閑海釣示范基地,上半年接待游客9.9萬人次,帶動旅游消費2.3億元,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。